当前位置:首页 >> 入围作品选载 >> 正文
自贡抗战教育遗址寻访三部曲【散文】
2015年08月18日 17:01

自贡抗战教育遗址寻访三部曲

/钟永新

 

 

(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川六院)自贡旧址寻访记

 

昔年我在维护自贡文史网站“网上自流井”时,转发过一篇关于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第六保育院的资料,文章末有位署名姚毓霖的评论留言,盛赞此段历史,并留下电子邮箱,经过交流,原来他就是当年在自贡读过保育院的幼童之一。

再与他几次邮件往来,获知姚老先生讲述的诸多自贡保育院、中国抗战见闻、美国行医等往事,并见到他上世纪80年代来自贡寻访旧址所拍照片,然而查阅《盐都发端·贡井——自贡市贡井区盐业历史文化资料汇编》,虽多有提及保育院分布多处的寺庙,却注明今多不存。

又在《自贡日报》上读到宋氏三姐妹视察自贡的一篇史海钩沉,所附有保育院照片合影,经人指出却是在重庆所摄,并非在自贡。不过我曾认识一位居英自贡籍哈拿女士告知,她的父辈几乎人手一张宋氏三姐妹与盐场工作人员的合影,若顺此再寻,或可找到有关资料。

为寻访设于今自贡的四川第六保育院旧址,我特意专程去贡井,因学校原址有天池寺、井神庙、天后宫、谢家祠堂等多处,故一一前往。

根据比对姚毓霖先生所附相片的池塘,当为今天的贡井天池山上的天池寺,现得以维修扩建,里面原有老建筑存有不少。在去天池寺的山道路上,有一地名,行人都呼为“保育院”,其位于几栋盐工宿舍后,已建成私宅,于是认为这里或许原来也是保育院的一个场所,经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官网有篇文章描述到“(四川第六保育院的)医院位于井神庙与天池山之间的路边坡上”,据此可认为应是医院所在地旧址。

藏在贡井老街的最深处有著名的井神庙旧址,原为供奉井神梅泽而建,外面有一大平坝,进门间的格局仍存,里面主要庙宇已全部不存,偶尔可见石础,住有几户人家,后山坡较陡立窄促,所植绿树较多,整体颇为荒凉,紧挨井神庙的善堂也基本拆除,尚有残留围墙,此地旁边一位年长者介绍说,善堂也是原来供保育院所用,但后来却是无端被拆。

保育院天后宫校址,号称容纳学生最多,达几百人,上世纪还在,可惜因年久失修而拆掉,旧址在今贡井旭川中学内。进入校园,在校内入口处左面水塘及右面树林处可见大量雕刻精美的石础,而在右侧山坡前往旭川中学图书室的石梯处的墙壁上,若不留意发现,会错过一玻璃遮罩的九龙石雕,据述此石雕为当年天后宫的重要物件。

第四处贡井保育院旧址为谢家祠堂,位于枣子园路88号,是当年女生宿舍和作家务活的地方,却幸尚存,外观木门陈旧,显得非常沧桑,目前散住多户人家,整体建筑格局存在,屋顶上可见多处石雕。

其他旧址还有贵州庙及湖广庙之说,在贡井老街区仍可以寻访得到。

中国抗战时期的战时儿童保育院为社会救卫工作做出了功不可没的时代贡献,张杰人、胡惇五、方育庚、欧阳雅文、卢松泉、娄锦明、张铁忠、方育庚、刘海庭等大量年轻教师也留下了她(他)们灿烂辉煌的时代印记。今日在自贡仍保存大量保育院旧址群极为罕见,尤其若能在尚存完好的贡井谢家祠堂处立碑以示纪念可谓良举也。

 

(二)“南开系列学校”自贡蜀光中学旧址寻访记

 

我国古代教育历史悠久,书院传统绵延不断,为保持各地文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川省会成都市便有对清末民初社会影响巨大的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以川南地区而言,则有乐山九峰书院及复性书院,泸州鹤山书院及川南书院,内江花萼书院及资州艺风书院,宜宾蟠龙书院及翠屏书院,富顺江阳书院及荣县凤鸣书院等等,极大推动了当地的教化启蒙。

近代以来,书院日废,学堂渐兴,吾乡自贡顺因时势,在地方士绅的捐资支持下,于1924年在自流井井神庙设立“自贡私立初级中学校”,1934年迁至东兴寺炳文书院旧址继续办学,更名为“私立蜀光初级中学”,1938年张伯苓先生接办以后,在伍家坝扩建新校区,再名为“私立蜀光中学”。

“接办蜀光”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自贡盐务管理官员敏锐洞察到时代所向,缪秋杰以其个人声望礼请南开学校创始人之一的张伯苓先生入川考察,接办蜀光中学以传延本地文化,促进四川盐区建设,并培养人才推进大后方城市的发展。这是自贡近代史上重要的教育决策,影响改变了自贡文化的进程,有助自贡城市的新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许多青年学子的人生。

为考察蜀光中学建校以来的校园情况,2015年返乡之际,再次往赴自贡市区探访,分为自贡新街原井神庙旧址、东兴寺小学旧址、伍家坝蜀光中学现址。其中前两处系蜀光中学的渊源之地,故一并作为人文遗址寻访,以展示其绵延兴办历程。

20世纪末自流井新街正街基本尚存,十字口大桥繁盛一时。我曾在上世纪90年代在自贡实习期间,宿于正街某处,所居之地建筑古朴,雕栏精美,当为某会馆,但对新街原自流井政府所在地井神庙却是了无印象,此处供奉有自贡井神梅泽,原在富顺县城,后因自流井盐场兴盛而迁祀。从1924年开始成为自贡初级中学的最初校址,从此开启自贡新式教育的历史,当年选择在井神庙办学或许正是某种因缘所致,自贡由盐而生,其传承文教则以盐业纪念地方式凸现,可见办学人物识见不凡。遗憾的是21世纪初因修某假日广场商城全面改造,整个新街正街都已无存,今至十字口一带,唯见两栋本世纪初风格的商业建筑,已是了无生气,唯有釜溪流水仍在蜿蜒无声地缓缓流动。

又赴东兴寺小学,之前听闻东兴寺片区正在大面积改造,不知学校是否尚存,此地原为自流井炳文书院,厚黑教主李宗吾,一代报人雷铁厓都在此读书成长。即至东兴寺,往水涯居方向一路探询,路人皆知东兴寺小学所在地,却云今为塘坎上分校,难怪在地图上寻找不得,附近基本拆完,校内建筑仍存不少,但铁门紧锁无法入内。于是绕至左侧,从一片废墟中进入校园,未见有任何老房子,再蹚入草丛到教学楼后面探望,猛然间看到一棵苍劲老树位于堡坎之上,树枝茂密,如同一个绿巨人般屹立于此,再走近,判断或为当年炳文书院的树木乎?旁边还有口密封水井,或许也是当年之物,古树长势壮实,需两到三人才能围抱,树从与人齐腰处分开两枝,插向天空,抚之如诉旧年掌故,令人感慨万分。从另侧折返回望之际,甚觉沉郁之感逼面而来,令人若有所悟,能寻得残存老树也是此行之重要收获。蜀光中学在东兴寺校址办学近5年,其间还有王氏家祠分校办学地,由于地方窄小,设备简陋,生源缺乏,不适合学校发展,及后在釜溪河对岸的伍家坝重新选址,从而迎来蜀光校史的崭新篇章。

今日若去蜀光中学校园,有数趟公交车可抵达,设有蜀光中学站,候车亭印有蜀光校徽,俨然成为一种交通文化的标识物,过去到蜀光中学可走五十梯经伍家坝那条小路,后来自贡鸿化厂修了索桥,从东兴寺方向就过索桥到校,现在此桥已封闭不用,当年曾经有多少学子将青春印记穿行于索桥两端,最终走出各自不同的运命与行识。

回想起来,我去过蜀光校园大约两次,一次是在富台山蜀光分校补习期间,去校园看望彼时正读高中的三弟,当时便觉风景优美,地势极宽。后来高考被某校录取,又去蜀光校内家属区致谢班主任,此后几未再至。寓京时期到有缘与蜀光中学北京校友会多有往来,参与各种活动,撰写多篇文稿。近年还陆续拜访过天津南开中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不入天津南开中学校园就可从外面看到老建筑,墙上有文字说明,挂着“天津历史建筑风貌”的统一匾牌,传递出人文深厚的讯息。在重庆南开中学校内可见张伯苓立像、复建礼堂及旁边一座重庆大轰炸后幸存的旧平房等多处设施。自贡蜀光中学今日保存下来的风物也多有南开印记,以示意作为南开系列的教育特征,比如校训校歌校徽校色等都基本沿用。

从蜀光中学公交站下车后,左侧假山石上有“蜀光中学”四个红字,十分引人注目,往前过思蜀小桥,便出现一小转盘,尚存有2014年蜀光中学纪念成立建校90周年的巨大展板,左侧即是蜀光中学的正门,校门题字古朴有力,为近代书法名家于右任所题。右侧若继续前行五六里可至戴家坝,为抗战时期诞生的自贡第一所大学“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的新校区。

顺利进入蜀光中学校园后,正前方可见修缮改建的蜀光礼堂,中间草坪处有多种纪念物及四位蜀光元老(张伯苓、喻传鉴、韩守信、陈著常)的塑像,过林荫道,可见一台历状的雕塑,注明为纪念蜀光中学抗战的警示铭,此往事可参阅李汝高《自贡蜀光中学与抗日救亡运动》,其文详细述及蜀光被炸及师生献金和参与抗战的人物事迹。礼堂上左右分别刻有蜀光校训“尽心为公,努力增能”,本欲进去参观校史馆,因周末闭馆未得观,礼堂右侧有座平房建筑,这里原为手工制作室和图画室,现为艺术中心,前面有排橱窗,展示了大量蜀光老照片和新相册,分以“昨天”“今天”命名,却是极好对比出蜀光的新旧岁月。从平房右行有公能碑,造型颇具特色,“公能”两字浓缩了极为精深的文化教育理念,也感召了无数师生走出各自为人为学的双重道路。公能碑后建有伯苓亭,亭中之碑是2002年偶然发现,老校长李英华得知后抢救而立,碑文内容为1946年江庸所撰,沈尹默所书,简要记录蜀光中学创建发展的历史。诚如碑文中“此后培植英年,所以维系国本,实邦家之光,非独自贡之荣也”所言,体现出蜀光办学的伟大抱负与教育使命。伯苓亭一侧新立有我国著名哲学家黄枬森教授的塑像,呈沉思状。

从伯苓亭右转即可上山,一路先见“知识就是力量”的形象墙,再往上是蜀光烈士纪念碑,现正在进行维修,有郭重学等多位烈士名录。置身林间,可见植被丰富,清静幽深,在抵达山顶的路上还分布三处纪念物,分别为 “敬思碑”“惜阴楼”“思蜀亭”,“敬思碑”为1944年毕业生所立,“惜阴楼”风格甚奇,如宗教物,楼名题者为冯玉祥将军,笔力雄健,山顶就是众多蜀光学子魂牵梦绕的“思蜀亭”,为1994年重建,亭名由自贡书法名家黄宗壤所题。站立亭间,前望是正校门处,可见东兴寺一带建筑群和静静流淌的釜溪河,后视为新校区修建的教学楼,远方还有若干烟囱,为鸿鹤坝化工厂一带,可见校址空间宽敞,与之前新街、东兴寺校址相比确是一大拓展,并有山川隐逸之美。

下山后又见大量新校区建筑,如图书馆、逸夫楼等教学单位,篮球场旁有座张伯苓题字碑,题曰“好学、力行、知耻”却是箴言。再往右边另外一侧山头上,有今命名为老公寓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为当年留存下来的老楼房,通过蜀光中学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努力已被自流井区文物普查列入保护单位,可谓近代自贡抗战遗址建筑之一。推而思之,若能把贡井老街保育院旧址群、自贡工专一对山及戴家坝旧址统一冠名为“自贡抗战遗址建筑”,不愧为重要之文化举措也。

以吾之见,接办自贡蜀光中学并未更名为自贡南开中学,正体现了张伯苓先生等董事会成员对大后方教育火种的珍视,校园也流传着校长王楠让贤的美好佳话。蜀光之名正吻合继续点燃照亮蜀中之光,虽是星星之光芒,从此发轫出川却可闪耀于巴蜀乃至中国和世界舞台。接办后的蜀光中学采用南开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培养工作达到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准,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拥有大量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优秀老师,如李慎之、谢韬、王冶秋、罗达仁、孙伯蔚等,通过交流轮岗也促进了南开系列学校的交流融合,从而以更前沿的科技人文思想促使自贡教育事业的新变革,使之成为抗战时期的蜀中名校,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报考就读。

吾乡自贡历代重视文脉传系,自贡之根的千年古县富顺,在清代就有大儒商萧永升独自出资扩建富顺文庙力保地方风水,从而延续至今又以自贡才子方式继续演绎。回望蜀光中学的重生再兴之路,正得力于众多地方官员、乡绅团体与教育人士的心灵感应,通过他们的合力打造,在中国抗战时期创造了又一教育奇迹,成为大西南文化事业中一道灿烂的人文风景,并以良好的传统精神继续砥砺吸引着年轻学子。

 

(三)“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旧址寻访记

 

中国抗战时期在大西南的文化教育背景下,川南地区涌现出无数西迁或新设学校机构,如乐山有武汉大学及复性书院、宜宾有“国立江安戏剧专科学校”、李庄同济大学及诸多科研院所、泸州有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及泸州抗战小学、内江有威远静宁寺东北中学及东北中山中学、自贡有南开系列学校蜀光中学及“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等。在大后方他们坚持文化教育学术抗战,其人文精神和学术之光永垂于世。

其中吾乡自贡有蜀光中学和自贡工专两种教育模式的学校,它们不仅培育了大量精英人物,同时对自贡的现代化进程影响重大,然而对于自贡工专长久以来却未见诸有关介绍,直到近年通过文史学者陈星生不断钩沉,其先后撰写《自贡历史上第一所高校》《抗战中诞生的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自贡抗战人物·马杰》《一对山上故事多》,才得以逐步了解这所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诞生高校的创办历程和历史贡献。

而自贡工专的校园旧址今在自贡市区近郊仍可寻觅得到,分别位于一对山红旗小学和戴家坝原五四医院。2015年入夏之际,特赴两地探访以致意。

从自贡市中区沙湾穿过十字口大桥富台山隧道便可见两座小山对立,状如两块巨石夹峙,本地传说系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时在此留下的两个担子,故而得名一对山,山下有著名的自贡妙观寺。山间有若干屋宇,其中最高处就是红旗小学教学楼,树木葱郁,掩映之下显得此山风土形胜别具飘渺特色,两岩上还有若干神秘洞穴,据说为巴蜀先民蛮子洞之地。

由石梯上行约二百米,即至红旗小学门口,从校门外便可见右侧不远有一纪念亭,经解释良久方得以入内一观。步入亭中,下方刻有“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纪念亭”字样,中间石碑回顾了自贡工专的设立背景及沿革,语词简要,蕴涵深沉,碑后上面刻录了自贡工专历任四位校长(马杰、王冠英、何玉昆、李季伟)的名字籍贯及毕业学校,全为留洋背景。中间部分则刻有马杰校长总结的自贡工专校训“公信、诚爱、忠勇、勤乐”,下面部分为设计制作信息,整体显得极为厚重。

校内原教室处已建为新教学楼,出校门右行垭口处有一黄色楼房甚是显眼,旁边还有一灰色平房,可能是同一时期的建筑物,该楼就是当年校长马杰等多位教育人士的住宿地,别称釜溪别墅。今已废弃不用,里面杂物很多,窗棂护栏完好,楼外还有一棵高大茂密的黄桷树,显得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置身此间,前瞰是一对山寺庙殿宇,颇具禅味古意,后视为自贡新区建筑群,充满现代活力,冥冥中似乎自贡工专一对山校园旧址成为自贡过去与未来交汇的一个节点,并瞭望着自贡的继往开来与变革再兴。

戴家坝的校址在釜溪河环绕的一个半岛上,要从蜀光中学所在的伍家坝往里面去约五六里可抵达,此地是在一对山临时校址之后扩建的新校区,以后又成为自贡五四医院办公地,今天为某部队驻地。进去后便觉曲径幽深,地势起伏,左面是一大草坪,正在展开足球对抗赛,想必当年也是自贡工专的运动场地。

再行不远,右面出现一座约八十余米的宽长平房,房檐呈绛红色,屋顶灰瓦密集,迥异于现代建筑,传透出一种时间久远的韵味,大门旁的墙壁上隐约挂有一块黑色标牌。走近后,原来是工专校友2004年所立的纪念牌,注明为“自贡工专教室”。其建筑格局完整,今则辟为资料库室,因锁门未得入观。过教室后,左前方坡上有座高大的单体平房建筑,远远可见墙壁上也有黑色标牌,现被一机械加工单位租用,经允许入内瞻视,原来这里是自贡工专的办公室旧地,屋内物品凌乱,多处围墙残破,真是让人叹息。继续漫步校园,未见其他老房子,唯有居民区附近有两幢废弃的两层建筑楼,不知是否与工专有关。

自贡工专当年的校园环境很适合读书修学,有些世外之域的隐逸宁静,想必当年选址也是颇费功夫,同时新校区毗邻“南开系列学校”蜀光中学,一为大学,一为中学,使得此半岛似乎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自贡教育圣地,尤可见两家单位的眼力不凡。

近代以来由于四川自贡盐场不断发展,特别是盐业新资源、新技术陆续开发运用,迫切需要大批工科人才,故而自贡工专的成立得到了当时政府及地方士绅的热烈支持,从筹设“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分校”到单独设立“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都体现了推进工业技术教育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时代命题,并开启了自贡地区高等职教的办学历史。

此外正如纪念亭绪言 “母校诞生正值抗战时期国土沦丧,只剩西南半壁河山,落后受人欺凌,国人须自强,科技救国成为师生奋斗目标,大批技术人才茁壮成长,为新中国建设建功立业作出积极贡献。”所记,这所20世纪40年代存在近6年的自贡市第一所大学,虽然短暂,却因顺应时势所需具有特定的教育使命,从而留下了他(她)们勤勉奔走的教学身影,也为后世竖立了一座传奇不朽的抗战丰碑。

来源: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