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上长出最美的玫瑰 · 李加建
2015年06月10日 11:33
李加建,男,客家人。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36年3月14日出生于四川富顺县。13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在四川自贡市文联工作时划为“极右派”。1979年改正。后历任《自贡文艺》编辑、市文联创作辅导部主任。1988年起,任市文联专业作家。1997年退休,现为自由撰稿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在每一个早晨诞生》、《人和大地》、《东方诗篇》、《李加建诗选》;短篇小说集《春归何处》;长篇小说《古道斜阳》;杂文集《人话》;随笔集《高楼听云》;创作并被剧院演出大型歌剧《月落乌啼》、大型歌舞剧《烈火军魂》、《蓝盾之夜》;中央电视台与省台播出大型电视系列风光片《剑门蜀道》、《陈子昂读书台》等多部。作品获多种奖项,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等多种选集,并有部份作品收入大学教材。小传列入《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中国文学家辞典》等多种辞书。作品受到评论界热切关注,先后有多篇研究专文在国内外多种书刊、网站发表。
李加建先生:文学艺术的终极价值,是在于给予人类以美的震撼,和精神的慰藉,以悲悯的情怀,对苦难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人性本质的探索,达到对于人类最终的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旨。
中国的当代文学艺术,我个人认为,对于历史,我们没有做更多的研究和挖掘,很多人写出来的文章,就缺乏厚重感,背离传统,而且缺乏真实感。我经常说:背靠传统,面向世界。这句话说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包含的意义很深远。我们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唐诗宋词,小说《红楼梦》,以及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还有很多地方戏曲,这些,都有很浓郁的中国味道,很深厚的人文关怀,语言艺术等都达到了世界的高度,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民国时期,也出现过白话文小说的优秀作品以及文学大师。比如沈从文、李诘人、鲁迅、林语堂等人。沈从文先生也曾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他们的视角,没有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也没有刻意迎合官方的需要,他们的表达是自由的,纯真的,这是文学很可贵的地方。
近代的诗歌,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起到了唤魂的作用,但是都为数很少,转瞬即逝。诗歌在中国最早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行吟和一种宗教仪式上的吟唱,比如《诗经》,屈原的《天问》都属于这类型。现代的诗歌变成了一种打油诗,一种语言的异化,充满革命暴力,也曾经在各个时期里充当了强大的群众力量。《黄河大合唱》,就曾经唤起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后的诗歌多采用这种体裁,但内容异化了,以至延续到文革时期,诗歌已经变成了一种武器。在现在的网络时代,诗歌,已经退化到了羊羔体时代了,这是诗歌的大倒退,是很悲哀的现实。
伤口上长出最美的玫瑰,这是指那些经历过苦难,而且能够有战胜苦难的一种精神力量,懂得反思,懂得升华,有对于历史和人文的深刻反思,并且有勇气担当的作家们和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才称得上有分量,有成就。很遗憾,像这样的人,我们身边太少了,大师级的人物廖若星辰,至今还没有迹象。
来源:转载